close
1960那年   冬至 2011
文、攝影/林幸珍
年少時發生了什麼事?
在那時代的時空背景和現在截然不同
許多精采的畫面仍然歷歷在目,
許多深沉的反省仍然在心中迴盪

所以還是值得一談再談當時的每份感動

生活中除了聽覺感受,還有什麼?
一幅畫除了滿足視覺還有更多嗎?
是否曾經在閉上眼,沉浸音樂的瞬間
眼前浮現美妙的畫面;
或是靜靜的與一幅畫心靈交流過程
觸動出一首好聽的樂曲?
我的「森林」、「許願」、「百福具臻」等等作品
就是這麼創造出來的
靈感來自內在的視覺與聽覺感受。
留在內心的音樂風格豐富多變,
時而熱情奔放,恣意揮灑
就像自己的感情世界,
每次新奇的學習無不轟轟烈烈的交織出最澎湃的情感;
時而充滿哲學性思考,與內心深層感動,
這類風格往往帶有宗教式的神聖,
這部分的影響來自母親對宗教的熱衷,
耳濡目染的結果。
父親則不同,他是視覺型的學習者,
記憶最深是每每回答我的提問,
答案都是「注意看,用心看」
這和母親說的「聽清楚,感受它」是相同的境界。

視覺和聽覺結合而成的學習者,是什麼樣子?
說來真的只是在搞笑嗎?
在許多誇張學習的背後有許多諷刺,
像是「我的遙控器」任由控制切換頻道
可憐的被要求調整改變速度,有時甚至是方向,
直到對學習興趣完全失去信心,再也不成面目時,
嚎啕大哭,大嘆沒有人理解我,
這些階段後續學習成長片段實在搞笑,
對我而言那是極端混亂的學習過程……
自問是不是還有耐心調教出完整的自學計畫?
反之,也許有一些枯燥的段落,有一些痛苦的東西
還有不斷與內在的自己掙扎,這些都是人生的一部分,
但是卻又一點也不好玩,一點也不有趣

只有很嚴肅,笑不出來的完成計畫。

為了體驗大自然的感動,追隨四季足跡,
赴約到處「看它、感受它;聽它、傾聽它」
找尋心中的大自然。
穿梭在琳瑯滿目的生活叢林,
感觸生活中氛圍聖潔、明朗,
可用色簡單、高雅,
人、事、物均有色澤飽滿的含意;
構圖學習除了學院派的理論外,
還有可私藏的延伸;
觀看、聆聽,
總和而成的經典是穿透在人們心田裡的靜謐。

單純、美好的情感交融,那瞬間竟難以感官交代。

父母親的學習型態影響著我的人生,
隨著作品演出那種不可思議的創作能量,
加入色光變化,結合視覺與聽覺
形成立體感官效果,

也使得個人的人生觀具有立體的思維和驚喜的視野。

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能力,
往往因久置不用而退化,
如果還不曾體驗過,現在有的是機會。
試著啟動大腦,將因妳所想提升的學習目標而有所改變,
大為驚喜!



等無人,空等呀!空等!
不用等了!客倌早就移情別戀啦!
今天是冬至,寒冬來了!回家吃湯圓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拼布玩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