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觀眾視角
<針距隨筆2022年7月25日>
文、攝影/林幸珍(小草)
20220725 觀眾視角.jpg
想成為作家之前,先學習當觀眾。
作家們感激在心,有作品進入優美展館,
像入殿堂上舞台,榮幸之至。
在同一個空間裡,有觀眾細細品味,作品的細節與思惟,
無論是專業人,非專業統稱「觀眾」,
而看什麼內容與體會看見的感受各有差異,
這微不足道的神奇,就是「觀眾視角」。
 
自從自己開啟創作,給自己安排一項課程是「觀眾視角」。
很多人都進入美術館看展,當然目標是「作品」,
而小草特別有興趣觀察看畫的人,什麼叫環境氛圍感?
為什麼不會畫圖的人,與專業畫家都懂得審視作品內涵?
領悟成名作家可以讓觀眾見畫作風格,即知作家為何人,
更有專業觀展者分析出作家的創作轉變時序。
歌有歌迷,畫也有畫迷,所以觀眾才是專家。
 
因此,就在自己有作品受邀參展時,
一樣想了解觀眾如何看作品,
站在觀眾背後,跟隨著腳步移動,用相同視線看見什麼呢?
抽離作品主人身分,客觀視角觀察到什麼?
靜心體會,原來古人賢士,
早就提醒「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深意在此。
局外人對事情感受,往往比當事人看清來龍去脈,
這個結論影響小草,20年來在創作上的啟發精進。
 
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觀眾並不是看熱鬧,而是比專業更專業,
能一語道破癥結,一眼看穿作品眉角,
不以美感評斷,全憑直覺相應,
也許作品觸及心靈深處,對應到生活感悟,
這樣展場表現,才是送給作家們的真實禮物。
 
作品創作完成之後,成了自由個體,
如同作品是作家養的孩子,長大成人獨立自主,
當然作家創作過程,會在展場驗收成果。
作品能不能與觀眾互動,甚至是說故事,
全都不是作者能預期的事。
在創作過程中,如果沒有思考與文字整理,
作者的情緒思惟沒有存入作品中,
妄想作品有能力說故事,會像啞巴一樣,不得觀眾緣。
 
千奇百怪觀眾形態,有想過在「展場」這個環境,
亦可修煉養成創作人風格?
曾經小草在美國參展時,有觀眾問:
「現在還在縫的作品與展場這幅有何差異不同?」
再追問:「大自然的氣息如何進入生命,再創作成作品?」
一連串有份量提問讓小草覺知,學習環境涵蓋「展館」,
觀眾視角如此真實,
可遇不可求的提教才是導正專業創作的知識寶典。
 
進入參展環境策展重要工作,
是再三確認「原始創作」真假。
什麼是「原始」藝術創作,
從初發想到構圖,甚至技術運用各有專屬技法。
有一位國際策展人說:
「看觀眾貼近作品微觀,討論技法細節;
再看站在遠方觀看作品品味調性的人,
二者之間即知專業等級層次。」
他再分享:「沒有原始創作經歷的人,多數在乎技術。
他們更有到不了的境界,
那就是由原創思考發展的技術延伸,
他們無法把技術變活,成自己創作風格語彙。」
 
對作家而言,展場是再次考驗印證自己所學的環境,
是榮耀的,但不是,可以放任驕傲自大的地方。
作品進展場是別人給機會架舞台,
哪怕是自己開個展也是別人讓出展館,
國際間流傳一句佳話:「作品有福氣,才能遇見策展伯樂。
沒有理所當然,非你不可的事,別讓外人看破手腳。」
無論如何,想成為作家必須上「作家的課」,
而且要修滿修足,
感恩今天是別人給機會,以後換我們付出回饋,
這才是作家品格。
 
親愛的您今天看展了嗎?
無論您是散心到展場找寧靜,或是為了找觀感出口,
亦或是有目標觀展摹擬作品技術,
懇請鼓勵提供舞台的館方及策展主辦,
我們能為別人架設舞台是人生中最榮耀的事。
感恩分享,祝福大家平安健康!
天佑台灣,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願此薰習,供養針線,
修因得慧,調伏其心,
悲智雙運,福慧雙修,
法喜充滿,祝福十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拼布玩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