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之事
<叢林學院(二十五)2021年1月5日>
文、攝影/林幸珍(小草)
2021年第一天就坐上高鐵為長輩送行,
人生路程,像是一次次買票上車,又下車,
目的地是哪裡?去那裡做什麼?
忙忙碌碌當個稱職過客。
愛因斯坦說「人生價值,
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是取得什麼!」
小草反思,為什麼我們總是想在人生終場時,
由外人來驗收成果?
何不在人生各個中途過站,
多次自我細心計算一下得失,有過則改?
愛因斯坦所說的「取得」是心靈資糧,
而我們所要的竟是現實表象。
「給予」對走入中年的我們是重要轉折點。
當我們把雙手翻掌向下時,
就是拿東西送人付出的時候,
不要想贏得面子,而是擁有付出的心喜隨順,
餘生最高級生活意義。
學生問「老師!我們什麼時候發問才對?
年長了還提問很沒面子?」
這樣的提問是中年人說的,該如何解答呢?
小草只能說:「親愛的,
再不多問就晚了,來不及學習了。」
萬事萬物無不在瞬間更迭求生,
警惕人與人之間時時做準備,
開始即是最後的結果,
但看我們如何經營人生中分秒機會。
面子問題是要命人生課題。
人老了面子自然老樣子出現,
這時要來的「老態面子」也喜歡嗎?
掛在臉上的「面子」隨時變化中,我們還要嗎?
為何越是年長越要面子,
面子是心態問題,竟然是人生逆境。
送最後一程的長輩,在最後遺言要求華麗送別,
到底這個有面子鋪陳有沒有滿意?
生命意義不在於爭取,我們爭不贏,
何不在最後一程反送給晚輩一份厚德慈愛,
來得無愧於心。
人人心裡一把尺,評量的是自己,而非面子。
學生要學就要問,老師更要自問自答中提升,
究竟何時面子問題成為生命難題呢?
想必每人的時間序,都為不同面子輕重做出排列吧?
影響著我們,有多深遠呢?
祈願我們多一年長一歲智慧隨喜增長,
感恩分享,祝福大家平安健康,
天佑台灣,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願此薰習,供養針線,
修因得慧,調伏其心,
悲智雙運,福慧雙修,
法喜充滿,祝福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