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談葉子
<叢林學院(十八)2020年11月30日>
文、攝影/林幸珍(小草)
秋天過了,冬將至也!
樹上初次冒芽的葉子,由綠轉紅,
適時移動,離開最愛大樹,搬了家,落了地,
溫和地靜靜等待被大地分解,等春一到,
樹上再冒春芽,永續輪迴,
這是大自然法則,小草受此教法薰習提教著,
認真研習,不敢怠惰。
大自然大師教的道理是活的,
所以手縫大自然拼布,也像修行者一樣研習活用智識。
從自然裡領悟的感受創作在作品中,
隨時探索拿針縫布的初衷本質。
小草正手縫葉子故事,它在蛻變導正觀念。
有自卑感的人,力量與信心全失。
小草也曾是個自卑感重的人,
沒有上大學老是感覺一切都不如人,
即便是個成功商人,還是自卑。
直到一次出國接訂單,挑戰的對手非常多家,
其中有父執輩大老闆,他們都說沒讀過書,
是小學徒出身,羨慕小草還讀到高中,
這下子小草知道對手敵意殺氣很重,
他們不會因為沒讀什麼書而讓步退出,
一股準備好的樣子,敵意太強,
當下小草信心全無。
交戰一天,輪過三回比品質、比服務、比價格,
小草最後勝出,那幾位老闆說:
「我們書讀得少經驗多還是不敵,
小姑娘認真勤學的力量,
跟你父親說我們佩服他有這樣的女兒。」
聽完這段話小草醒來了,
原來最強的是家父,最用功是他。
難怪父親常說:
「樹上葉子落土之後的效能才是真正貢獻力量。
新葉要不斷增強能力養分,是樹的靠山。」
老人家也是從大自然領悟學習。
自卑心重的人,對生命影響多大呢?
2012臺灣國際拼布大展前,
家母特地來看小草忙得過來嗎?
想來幫忙,她看小草拿寸針趕縫作品,
有一些掛套縫錯了,幫忙作家們修改等等,
母親忽然問:
「你拿針手縫作品,沒有自卑感嗎?
你看這樣多各國作品全是機縫,
不會信心全失無力感嗎?
不做生意之後,
短短幾年自學手縫不會感覺技不如人嗎?」
小草當時回答是:
「不能像別人一帆風順就學過程,
既然不能擁有,就要找到自己價值;
生命不能從頭再來,當然是先從能做的事,先認真做;
目前的小草能做只是這樣能量,
隨時轉換念頭,抽離辛苦,留下平常心,
方能剩下力氣協助台灣走向國際,
這才是跟著爸媽學到的國際事務真功夫。
不用擔心,女兒沒有時間自卑,
請母親不要再自責沒能讓女兒讀大學,
今天的小草就讀社會大學,而且永遠畢不了業。」
蛻變是什麼感覺呢?
蛻變既然是蟬蛻去外殼,
不就是事情也有變革機會;質與量都有修正的方法。
蟬的一生脫殼後,身體一次比一次變大,
若是我們在生命中,為了精進也一次次蛻變,
智識理所當然能量增強,
就是建立自己的獨特能量。
這次「只談葉子」創作研究,
借此再次認清自我,接受全新自己,
提升興趣的技術,做自己,分享自己故事,
才能像蟬脫殼變身的提升自我價值。
生命極短,千萬不要讓自己回頭看不見進步的自己。
親愛的,跨出自己設定的執觀障礙吧!
它不僅影響您,也影響週遭人事物,
注意「葉子再美都要枯黃落地,
大自然用四季更迭說明活的智識存在著,
我們隨時要保持更新的自己,才有精采生活。」
共勉之。
一起加油!
祝福大家平安健康,
天佑台灣,國泰民安,風調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