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的解惑<2016小滿二>
文、攝影/林幸珍(小草)
這是為拼布玩家老師們特別規劃課後服務單元。
學生如何有耐心研習,技巧以外基礎知識?
當技巧不見的時候,老師剩下什麼?
讓我們心平氣和思考一下。
這是昨晚個人講課心情,
感觸不到30位老師們平時歡喜自在。
可以理解,我們正在學習過去不曾經驗的事務,
它叫「拼布創作的初發想設計」。
請把嘴巴閉起來,除非想提問,
否則用心思考,耐心演練,每個想法以圖案紀錄,
暫不論定所思所畫圖形能否成立,
更無須擔心能力問題,
任何人都有權,因創作而靜思。
相信自己具有獨特思考能力,但不是自卑與自傲。
設計是每個人生活體驗累積。
因為我們不善於整合,從無知悉它的價值,
忽略「設計」是學習如何生活其中之一。
簡單的一件事,在不同的人,透過獨立思考,
不難發現,這一切竟然像穿衣服一般容易,
在思考過程中,其實要克服的只是一連串「複雜」難題。
像家庭主婦隨手可以端出可口家常菜,
只是不懂得如何將家常料理,
設計修飾成大型宴會佳餚而已。
一個是沒有真槍實彈實驗場域;
一個是人們存在內心恐懼感,這都不是外力因素,
而是「相信與意願」的考量,
只要願意學習,沒有登不上的山頂。
針孔細長而扁平,但是針頭卻是又圓又尖,
讓我們思考一下,
手縫針,最初設計者為何不把針孔也設計成圓而大孔呢?
就像大學生所學習的是通識教育,
知曉如何用眼睛看已知世界;
研究生志不在學習,是尋找新東西,
提問解答佐證,對於未知而研究,
如同用放大鏡看世界;
博士生則是做別人沒做過、沒想過的事,
像隨時帶著顯微鏡放大細部看世界的人。
設計者即是像研究生、博士生一樣,
為創新未知的世界而做。
TIQE 2016臺灣國際拼布大展之所以精采絕倫,
源自於每幅作品都是因「守護地球環境」而量身訂做。
設計的拼布創意,無形中宛如一場競技般,
比賽各國的文化內涵,藝術家的述說故事能力,
及個人獨特見解等等。
不難理解,受大家讚賞的作者,
都是生活在每天「設計作品」的動力中,
以此為樂,唯有樂在其中,才能讓觀眾也感受到喜悅。
拼布專業技術研習,長期透過模擬,
以一件作品為目標,一對一研習,
方便於達成學習解答與互動關係容易建立為主,
駕輕就熟的拼布知識取得。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進入研究生,為未知而學習呢?
這是什麼樣的教與學領域呢?
考驗的層次或許已不是需求問題吧!
向來愚痴不開的小草,能否依各自不同30位老師素質,
為大家解惑「如何設計」難題呢?
一切只憑,一念真心誠意與大家教學相長,
期待有所成長。
感恩老師們不吝指教,祝福大家。
願此薰習,供養針線,
悲智雙運,福慧雙收,
法喜充滿,祝福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