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習像削鉛筆      2011年12月28日
小草老師-林幸珍


不一樣的學習目標,究竟是什麼?

我們都希望學習是有效能的,而且也希望這過程能獲得,一切與眾不同。無疑,如同進入森林岔開了兩條小路,而選擇走上那條鮮少人走的路,使得一切大不相同。

抉擇,是件困難的事,在這講求科技的時代,讓研習拼布的人選擇一條以閱讀為主,針線為副的路真是為難。從單純的學習投入這一場演進,面對的都是新事物、新概念,顛覆長久以往熟悉刻版學習,難免有一些不適應,更可能損耗體力與心力,逼使改變學習不相同的拼布世界。

100年課程設計規劃了兩個主題單元,上學期「我家有『圓仔』」:作為人類,能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深刻認識自身本質、能力和責任,反思人與自然生態環境、社會之關係的一場巨大社會思想運動;某種程度在啟蒙,塑造著各個不同生命的條件與智力,它影響著改變我們混沌的心態,重新建構美好未來。

下學期「巴比倫塔與界線」:明明知「拼接綴縫」是簡單有序的趣事;偏偏它在不同作者心裡有分歧定義,難道上帝也對拼布開了玩笑?讓人們落得混亂結局收場。
探詢主題是現實與自我的矛盾,每個開頭即將成為拼布學習的引介入口,了解每位學習者基本需求,而後進行規劃內容。現實除了讓自己像是為人作嫁衣裳的感嘆,屈服消磨「遠景」期待外,還需時常藉機掩飾各種因不明原因而刪除的自然壓縮課程,就像滿心期待而後,不得不遠離喧鬧競逐,轉而靜坐黯然接納一切,心境上調伏是執教者,時時刻刻需面對的功夫。

協助大家接觸不同學習面向不得有窄化、矮化,儘管大家顯示不喜愛課程有太多深入研習主題,為了打開視野不得已與修正探詢主題的深度,又要不失主題規劃,真是委曲求全,虛有其表,所幸毅力堅強並未放棄已經規劃目標,只不過是把實現計畫的時程表延長,依然可以找回原來的自我期許!這個削去法的學習,像削鉛筆一樣。

曾經在日本參予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展開幕,其中一件入選作品至今依然印象深刻,那是一堆削鉛筆留下的「皮屑」,面積約有一坪大全都是皮屑,各式各樣的皮屑,有的手削,有機器削的卷卷細細……這個創作者,對作品的文述這樣寫著:「從懂得學習書寫開始,每位老師都像教我們削鉛筆那樣小心翼翼削減壓力和恐慌,才能進入學習獲得心得,然而,這過程沒有交代如何收藏整理,已經被消除過去及過程,於是選擇將皮屑保存著,堆集它成為獲得。」

不約而同,在那天下塌的飯店中隨意翻閱手邊雜誌,又看見有關削鉛筆平面廣告,它用數不清的手削「鉛筆」,堆成一堆,下了顯眼的標題「無論我們如何處理它,就是要書寫與紀錄」。

是呀!儘管我們使用多少種「不一樣」目的都是完成理想。為了能延續書寫,我必須將鉛筆削短,露出筆心。
學習像削鉛筆。想要延續學習書寫必須削短鉛筆,留下的皮屑與文字,正是我們要的過程嗎?它是否騷動了我們的生命意義與迷惘……是這樣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拼布玩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