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八九不離十 小暑 2011
文、攝影/林幸珍
文、攝影/林幸珍
有時候想學習當個「逐臭之夫」也難如願?
畢竟,
幾次聽其它老師們分享,到社大上課的趣事異聞
多次心裡也翻起漣漪,想學著改變上課節奏
讓上課步調依學員進度,改變課程內容
這樣隨興的調整等於把開課目標放棄了!
那麼原定的課程計畫就此可視為無用之地……
輕鬆度過快樂三小時,使得學習無壓力,無目的發展
或許這是未來學校辦學的方向或是計畫吧!
自古以來,沒有像今日社會那麼樣輕鬆看待學習這件事
21世紀的今天,可以在網路上學習;可以遠距學習;
可以CD學習;旅行學習
更有出版DIY教學書籍,課程內容只求成果,
不求過程探索的趨勢非常風行,而且大行其道。
五花八門的學習途徑令人迷惘,
也可說是迷惑了大眾對學習本質的挑戰
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接納學習的本質
已被一種另類消費形式取代了。
把嚴肅的、嚴謹的學習格式從舊框架逃離解脫
讓原無法流通的學習天賦剩下蛰伏和隱藏。
那些愚劣的學習方式
散落在追求快樂、輕鬆學習的消費型學習機制中;
塵封的學習記憶成了課程內容的點綴品、觀賞品。
平心而論,
每位學習者的再學習動機因人而異,理由南轅北轍
這構成選課主因,也影響了教師的課程計畫。
曾有位藝術評論家說:
「學習是一件藝術品……只有進入記憶中,學習研究探索,
被重新記載心得下來,它才有存在價值。」
歷史告訴我們,學習者是對人類最有用的貢獻,
因為每一位學習者都為生活重新梳理歷史。
站在老師的位置,
讓課程計畫因學習者進度而隨興調整節奏,或是刪減內容,
損失的是老師未能盡其本分及精心規劃的教學內容,未能善盡效益。
依時間成本計算,浪費的是每位互相學習之黃金機會(時光);
因為成人教育中,
每位學習者都是他與家人配合、支援之下爭取來的寶貴時間,
實際成本理當把每位支援者的時間和心意加總在一起。
身為教師如何將這份誠意估算在教學成果裡呢?
這是很大的考驗!
對愚我而言,「自嘆機會比天高,只有盡本分回報之。」
除非執教者不認為自己是被眾多學習者教導的學習者。
輕易讓教學目標與學習效果成為形同陌路、互不往來?
忽視可以成就眾人的機會
敬請慎思!
「快樂學習」是學習知性中求快樂;還是學習隨性中求快樂?
畢竟,
開課課程是指有計畫的教案執行,
有眾多學習者或群組互相討論中求證主題,
有眾多學習者或群組互相討論中求證主題,
必須按表操課的進行。
研討會是只針對單一教案目標所安排的時數教學。
DIY教學是指對一個細節的講解依單件作品教學。
認真地分析,我們所選擇的老師是哪種執教性質與學習對象,
這不也是學習者的基本課題?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追逐夕陽也就是追逐下一個天明!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