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線診脈        立秋 2010(父親節)
文/林幸珍

西諺有云:『沒穿對方的鞋子,也沒走過同樣的路,怎能評斷人家的是非對錯?』曾經被外商公司執掌者當面訓斥過幾回,年少不懂事的我,常常不能了解真實原意,為何和鞋子走路有關?好玩的是每回碰壁回家轉述給父親聽,父親會安慰我:『當然國外的鞋款穿法不同,他是告訴我們要體諒他們的處境』他老人家畢竟比較有70年代台灣傳統社會經驗,有些美妙的解題也只是一半。那段日子很辛苦,這交易來往之間都有隔靴搔癢的困難,總是無法一次到位。
有些時候人要有醒悟,究竟能「自立」的根基是什麼?想清楚不過是說話、處世二件事。說話不難,難在準確溝通表達;處世難在理出交織矛盾和利益的頭緒。
雖說「當時我年紀小」要求自己必須到達聽懂,看透市場脈動的程度,並非容易。就如愛因斯坦說過的「智慧不是上學讀書的產品,而是終身努力追求的成果。」現在回憶起來真的非常感謝父親把我拋入複雜的學習環境,明白如何學習及獨立思考;如何持續及掌握脈動。
踏入社會後,面對競爭和不確定的未來,增強競爭力不是唯一學習。有沒有上頂尖學府與鐵飯碗無關;競爭對象與舞台大小是二件事;即使是只模仿不創新或重建以往模式沒有不平凡效能將會失敗。這些看不見的壓力、靠著一條不透光絲線不時的為我診脈,如果不是自知知明的學習者,拿不到診療單,無法對症下藥,讓我們落入失敗浪潮中。淺譬形容每個人身上都繫著一條診斷學習效能的絲線,不知大家感受到了嗎?
全球化時代,人力流動由市場趨勢調控,緩慢流動著,似無若有的移動著,反而像巨浪般無形的波瀾推進,忽略它的存在,只在乎將自己位置放在巨人肩膀上的,會更看不清可掌握的未來,因為懂得付出現在的人才有高瞻遠矚的思維。
依賴外來的刺激與要求,好像是學校老師開出的試題,它會讓我一再的投入新的學習系統或規範來訓練自己。在國外不講求提示、提醒,他們比較注重自己培養自己的能力,當我們問為何美國頂尖「領頭羊」那麼各具特色時,答案很清淅,難怪說「穿著對方的鞋子,走同樣的路……」原因從何而來?

 

 

攝影/林幸珍

上海世博觀展心情大考驗……

進場入口設計有如數牛隻一般有秩序,曲曲折折的柵欄,來來回回數圈非常生硬無趣的感覺,像極了動物交易市場……。單一出入口的多重迷宮設計,安全堪慮,尚不知民眾在迷宮之中有不安全的時候,會不會發生暴動………我曾經深處在其中,現在回想起來,腳還是冰冷發麻的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拼布玩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