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之間
<針的解惑2020小滿一>
文、攝影/林幸珍(小草)

美的定義,因人而異。
如果作家活在觀眾論定嘴巴裡,永遠創作不出自信的作品。
藝術沒有門檻,唯有審美經驗是真正觀點。
失明失聰的海倫凱勒說:
「我們分明不一樣,能看見的人,和看不見的人不同,
不是感覺不一樣,而是使用感覺的方法不一樣。
只是為了找到超越感覺的智慧,
而展開的想像力與執行力的勇氣。」

創作必須言之有物?
追求完美是難的課題。
「作品」一定要大家認同的美嗎?
創作一幅作品為何有恐懼?
因為害怕品頭論足不夠好。
藝術本質不在於美的定義,透過作品與人對話過程,
產生作品的初衷,讓作品說故事,就是美的創作。
因此,大家擔心的技藝不精是其次問題。

有人說:「想打破框架,先整理自己的智識與技術。」
整理自己會的技術、已知的專業知識,
對初學者是陌生的概念。
無聲地潛意識中,心裡莫名有恐懼,
問題是恐懼總是阻礙學習,處處卡關。
「釋放恐懼」有方法,
整理一下過往我們有多少,不願正視的事務,
習慣迴避對應,逃離恐懼,讓恐懼變大;
勇於面對問題,恐懼變小,甚至消失。
注視恐懼背後有一串清單,怕改變什麼的原因,
可以藉由創作說出來,轉換成愛的行動,試著做。
拋棄羞愧感、害怕感,把阻塞低潮,框架搬開。
創作即是由不夠好做起,先要愛自己認同自己,
才有自由自在的創作喜悅。
創作一幅作品,是因為喜歡興趣而做,
所以發自內心的喜悅,非常關鍵。

「為自己出征」書本記載著,人要勇敢出征找回自我,
要先理解個人困難內容,甚或是有勇氣詳列清單,
逐項突破,像是拆除框架計畫一般。
像是喜鵲築巢,怕棲息處被破壞,
動物面對難題,有一些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喜鵲如果不先認識自己,如何為愛勇敢解決困難。
想要有喜悅人生,要從自己以外的觀點,省視自我,
反思的視野才會廣闊深遠,
這也是武士進入森林找回自己的初衷,即是作家的初發想。
感恩小草與26位老師參與研習!
祝福大家平安健康,
天佑台灣,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願此薰習,供養針線,
修因得慧,調伏其心,
悲智雙運,福慧雙修,
法喜充滿,祝福十方。
0525針的解惑.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拼布玩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