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五感˙無感   小滿 2011
文、攝影/林幸珍


去年11月曾經在部落格分享,
住家旁那顆鳳凰樹依然開花的趣事,
怪異的是從今年三月起,同樣那棵又開花了……
在它旁邊木棉樹也開花了……
好像花兒亂了時序,難道是二十四節氣也全亂了嗎?
就像近期電視有ㄧ則廣告,
ㄧ年有「五季」到底在花花世界裡,
是否亦同「無季節之分」嗎?還是ㄧ種大自然警示?

由於近兩個月課程安排正進行「設計課」,
有興趣創作的學員棄而不捨討論「觀察」的能力。
他們很存疑自己的學習方向,
為何每當提出的設計目標,
總是到了老師評論這一關,
便無情的選擇退縮或改換題材……
諸如此類課題每堂必上演,
連學員自己都怕被自己打敗退堂。

這個問題應該是:要花多少時間進行設計?
完全不在於自己掌控之內,可以ㄧ口氣畫好設計草圖,
也可以花一整年找不到靈感。
人說話讓大家聽懂要言之有物,
畫作讓人們賞心悅目要畫中有物,
毎個人都會說話,也會看畫,
但未必是好話、好畫,
是不是美麗畫作可以美言兩三
只求能不能找到知音體會轉個身,
換個角度看畫深奧課題以此類推,
試驗不同的觀看角度影響著畫作藍圖創作。
無論最終是否展示自己得意之作,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設計課使之觀察到可能錯失的心在於對話。

憑著記憶完成設計的人大有人在
若有畫面時常縈繞腦海久久不去,
縱然沒有實體照片,ㄧ樣提筆試著草繪,
無法捕捉或是傳達想像的意境,
也可以用假設性的線條、色塊來彌補其中,
只要有話想說,就分字、斷句,接成文;
有畫想呈現,就分層,逐線、按條、佈局成畫。
耐心、用心、信心,也是設計課的必備品。

不論草繪原創能否成為作品(原創作概念),
作者自身的修養是唯一可以供給創作品養分的途徑
環抱生活週遭,大自然季節變化,
人際關係牽引24小時分秒時段的轉變,
能不能給作者新的感受,
有無新的體驗這感覺是內藏還是外放呢?
否定自我所經歷的新奇斬獲是常有的,
自以為是觀點不同,
往往失誤所見景致而找不到新氣味、新氣象……
連花朵都ㄧ般無趣。

創作其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創作其實是無法惡補的;
創作更不可能用看的就會了;
創作是開啟問題、解答問題之間的過程。

答案複雜的不見得是好創作;容易的也不ㄧ定是壞創作。
如果知道哪裡是問題,答案其實即是好設計。
借用早期師傅傳徒弟的名言:
想得到真功夫三年五年,永不放棄的修練精進。
真功夫自有哲理,任何一個環節鬆懈都會影響成敗。
不要讓學習的心「隨機移動」,
從頭「求中正心」便是。
無需一語道破「我會縫拼布」和
「我會原創設計拼布」之間的距離有多遠。

鳳凰樹花開時,
發生了什麼細節上的差異讓觀察者獲得任何不同論點
這差別當然不只是開花與不開花的簡單思緒。



創意差別有多大!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就能追上的!
也不是站在巨人的屁股後就能趕得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拼布玩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