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裡有718   穀雨 2011
文、攝影/林幸珍

從北京回來以後ㄧ直有「時間空隙」,時常帶著我回想老的事物(務),包含小時候看過的情景,那時長輩說什麼,做什麼……猶如迴蕩在耳邊
那些故事,倒轉回到過去心裡想的是「如果當初……就好了」,「為什麼當時不這樣做?」
老的東西「自己就會講故事」,走訪過北京紫禁城和其他古蹟建築的人,應該會被老東西、當時生活氛圍、空間佈置、建材的材質考究,還留存著對後人說故事的熱情及思維。感覺到老建物、家俱它的氣質、氣息,甚至曾發生什麼故事?一窺古人生活的吉光片羽,罕譬而喻,黯然轉醒。
這幾天有ㄧ位對建築很內行的人,三不五時在身旁說臺灣建築市場已經飽和,未來的建築市場重心在97%老房子,如何將好的有再利用價值老房子修繕再使用,是新興市場,也是節能減碳永續保存。
老房子翻新復舊,再創新價值,成為未來商機,所以將來最好的建築大師不是設計全新的房子,而是改造老房子;留存在記憶裡的老東西、蚊子館,淪為新的文創經營,落入新的商機,把失去的老歷史氣息與新時尚時代結合;復古文化氛圍,塑造新創生命,延續上一代傳統環境,下ㄧ代挖掘燃點的轉型機會。
可喜的是樂見生活中漸漸出現50、60、70年代老傢俱、服飾……被複造、翻修、改造。令人驚訝的現象是批改修繕這些老東西的人都是80年代的臺灣新生代。這些新推手用自己思維保護、守護老文化,透過年輕的創意勾勒出「新時尚文化」也為自己找到出路。刻意的、自覺的、自發的連結,深刻引導潮流,它影響的是食、衣、住、行全方位文創力量。源自老的生活經驗、歷史文化保存的靠山,以優雅閒靜內涵的步調,向前邁進,是臺灣新時尚、新力量。
「原來是陌生的禁地,現在是國際藝術據點」說的是北京798藝術特區。許多人到過798都知道是由老工廠改變成藝術空間而成的藝術文化特區。但是,鮮少有人知道它包含了「718」聯合廠區,這是ㄧ個進廠必須調查三代名冊的神祕工廠;以前是軍事保密重地,誰也無法預料到大陸的文化發展可以高於軍事發展。竟然批示移廠,將建造中國原子彈及人造衛星的重要零件廠移讓出,發展國際藝術特區,這樣力保老古蹟(該廠區建築設計非常經典,是鋸形廠房典型的包浩斯風格)及創新老建築再利用的決心,令我佩服,期待我的國家也有這樣魄力。
冷靜看待「好的老房子」這件可大可小的事;小到全民共識,大到牽動國家政策,讓我們未來能與世界有共築舞台的地位。感嘆!非市井小民能力所及。望請大家意識這件小事重要性吧!









老建築再利用的餐廳,好的典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拼布玩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