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布瓜   霜降 2010
文/林幸珍

前幾天在部落格回應一個大哉問。拼布的定義為何?回憶當時自己初學拼布面對這個問題如何解惑?提問過不少前輩,總覺得未能到位;考證多處文獻出處也是尚無盡意。的確是一個基本入門學程基礎,如果未能在學習之前解析明白很難向前探究。
幸運的是,我有職場經驗,看待「拼布」這項藝術的角度比較不同,對延伸至產業層面,理解規模與型態解釋也有所異處。來自多國文化影響與精鍊之後的拼布藝術,其實是依各民族文化發展相隨相鄰而居的。能不能成為優質文化產業設計靠著每位「學習者、創作者、教學者」的引導而改進,這都是每個國家根深蒂固的基礎文化。身為拼布創作人,理應為國家文化創意產業存在目標,盡綿薄之力。
不難查證,不少的纖維藝術及工藝創作有著不可取代獨特,大多是來自島嶼國家。為什麼能成為領導世界的創意之島?鋪陳可以蓬勃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不是用生硬的政策文案,就可以成為幕後功臣。如何讓創作風氣與風格成為一種全民敬重之運動,蔚然成為風潮,再重新建立國家形象及行銷政策,才是王道。
千禧年之前曾到過英、法國參訪纖維文化發展,當時看到的是由下而上的教育政策。無疑,英國堆砌的是一種粒米成籮的慢熱型藝術;法國推崇的是積沙成塔的保溫型藝術,強調求真、求精、求美的細膩文化。可以感受那是很縝密構思、嚴格執行的長程計畫。這兩個國家共同之處是:把藝術美學人才的養成政策定位在看不見的全民美學素養教育。而不是只著重於短期全民參與經濟或是提升多少看得見新文化產業政策。顯然英、法兩國早在數十年前就有文化經濟的寬廣視野。
10年後的光景,的確看到英國、法國精緻時尚創意經濟,沒有因世界潮流而改變,反而在特定時尚流行產業獨領風騷。關鍵在於他們的文化創意政策是有深度的要求教育每個創作人才及產業。
創意來自感動。如何建立與催生?首先要認同「人」是產業唯一的原料;再者需要認知生活美學是建立價值的途徑;三者創意產品有隨處可發的感動本質。這三個條件都說明了一個重點,不要試圖隨意COPY(複製)感動;因為感動背後應該有不能複製的感性故事支撐創意產品生命。
開門見山的說,期待「拼布世界」像量子力學現象中的「量子糾纏」原理(Quantum entanglement);當一方被操作或發生變化時,另外一方會「即刻」發生相映的變化狀態。藉此形容TAQS正在朝向著世界藝術市場前進,希望國內眾多拼布人也回應之。
P.S.TAQS是台灣唯一全國性內政部立案非營利社團推廣藝術拼布(社團法人台灣螞蟻拼布研究會)





攝影/林幸珍
布瓜呀~蜘蛛半仙是在搞藝術,還是在拆文解字?!上面白天,下面晚上,一天從早忙到晚,成果不同!
究竟答案是什麼,布瓜呀~WHY~WHY~WH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拼布玩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